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召开首批第一村医轮换 暨先进表彰大会

时间:2021-10-03点击数:

本报讯面向人们生命健康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接续开展好第一村医工作,助力乡村振兴,9月29日,学校在附属和平医院召开第一村医轮换暨先进表彰大会。学校党委书记李华荣,医院管理处处长牛庆国,和平医疗集团理事长、附属和平医院党委书记尚进平,和平医疗集团副理事长、附属和济医院党委书记费丽萍及和平医疗集团各医院相关领导,派驻上党区、潞城区、壶关县、平顺县、黎城县等县区第一村医及首批第一村医轮换人员100余人参加会议,尚进平主持会议。

会上,首批派驻上党区、壶关县两支第一村医工作队31名队员与抽调的31名新队员举行了轮换交接仪式;费丽萍宣读了长治医学院表彰决定。

学校党委书记李华荣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首批第一村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向即将奔赴第一村医工作岗位的新队员提出希望与要求,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队长”“先进小组长”“先进队员”表示热烈祝贺。向积极支持、热情关心第一村医工作开展的各医院致以诚挚谢忱!

李华荣指出,一年来,第一村医认真落实学校党政决策部署,心怀“国之大者”,情系悠悠民生,自觉地将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头,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不辞辛苦、忘我工作,替党分忧、为民解难,勾画出了一幅为民不辞苦,悬壶济苍生的生动画卷;常规诊疗精益求精,联合诊疗多方发力,远程诊疗一丝不苟,较好地完成了健康扶贫、健康帮困的工作任务,满足了农民朋友“病遇良医”的普遍诉求,上演了一部不带脚本的精彩实景剧;自费购置血糖仪,自费印制健教宣传资料,自费为困难群众送粮送油等,用奉献、博爱很好地诠释了新时期卫生职业精神,与驻在村农民朋友建立起了至爱亲情。为贫困县域的脱贫摘帽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学校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事实证明,开展第一村医工作是顺应时代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正确决定,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第一村医是一支素质优良、敢打能拼、善作善成的过硬队伍。

李华荣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虽然2019年12月,全国已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达到了全覆盖,但是乡村医疗仍然面临着在服务内容、频次、人员等方面缺乏相应规范,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堵点难点。平顺、壶关等脱帽县地处太行山区,表现尤为突出,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成果,促进脱贫攻坚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依然任重而道远。第一村医工作的开展能对农村三级医疗网底起到固网补网强网的作用,是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村级医疗卫生日益凸显的难点的有效应对之策。这就是学校持续开展第一村医,进行这次工作轮换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李华荣强调,政治上的主动是一种巨大的战略优势。集团各医院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主动地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势上来,统一到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主责意识,强化战略思维,拓宽发展视野,紧紧抓住“十四五”期间国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积极地融入农村,主动地服务农民,高质量地实现好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为此,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好第一村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结和传承好首批第一村医凝练的新经验、形成的新机制,真正地将农民健康融入医院发展的所有政策,用足帮扶实招,聚起健康底气,大力推进部门间协调联动,开展好跨院别健康行动。要聚焦脱贫地区医药卫生短板、群众就医难题,尽快补上工作空档、制度空白,拿出精准的方法、务实的对策,扎实地开展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助农服务,让健康助农成果真正地惠及到脱贫地区的每个家庭、每个成员,不断增进基层群众的健康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书写好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惠农、富农、强农的华彩篇章。

李华荣指出,31名新队员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开启我校深度融入区域社会,接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入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新篇章就要有新内涵。第一村医是学校响应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的一种制度安排,回应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直接切入点是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更明确,使命更光荣;是有组织,成体系的团体行动,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运行机制,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是从零散到系统、从自发到持久、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提升。新老第一村医要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尽快完成就地交接工作,既要扶上马送一程,也要领进门搭把手,切实理清交什么,接什么,要确保驻村服务的前后衔接和病人就诊的过程完整。要坚持好“四不一增强”原则,即派出医师的数量不减、标准不降,驻村服务对象不变、要求不松,持续增强驻在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满足感和体验感。新一轮第一村医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将使命融入血脉,借鉴老经验,探索新办法,持续优化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真正做到身到心到情到。各工作队、工作小组都要相互帮衬,形成合力,实处用力,用好集团整体实力,发挥好自身专业优势,真正地将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底、沉到位、沉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最后,李华荣鼓励大家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集中全校意志和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新时期开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高质量建设好区域领先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医学院校而不懈奋斗。

(赵元斌)